注册了多余账号很久不用,担心信息泄露却发现注销不了?可能很多人都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据报道,近日多款APP推出了注销功能,网友纷纷留言点赞,但媒体实测发现,一些APP的注销功能只是“看上去很美”,用户要达到注销条件十分困难。更令人不解的是,有的APP注册时只需要手机号,注销时却需要用户提供身份证照片等实名信息。

注销功能一直是舆论关注的话题。今年1月,工信部曾就此回复中国政府网的网友留言,强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用户终止使用服务后,为用户提供注销账号的服务。当时有舆论把此称为是“工信部正面硬扛”,以为从此以后用户就拥有“注销权”了。没想到,结果却是“想多了”。

真相虽然残酷,但后果可能更可怕。测评结果显示,容易注销的仅有微信一款,淘宝网、航旅纵横、新浪微博等3款APP注销难度中等,ofo、高德地图等12款APP注销困难,快手、抖音等4款注销则暂时不可能。这里列举的是一些知名APP,放眼整个市场,问题之严重可想而知。

无论是没有推出注销功能,还是故意制造障碍,不想让用户轻松注销,其目的都是为了尽量“把根留住”。从实用主义出发,这种做法确实对留客有用,不排除很多人会因为无法注销或者难以注销从而放弃了注销。但在事实上,这只是“僵尸粉”,而且从长远看,也给APP自身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账号其实是一个节点,是一个“区块”。很多账号包含着详细的用户信息,不仅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还有一些个人隐私以及理财信息。账号信息如果泄露的话,将有可能带来灾难级的损失。也正是因为出于信息保护的考虑,《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号的服务。”保障措施的规定很到位,执行的情况却不妙。

一些APP之所以无视用户的“注销权”,从根本上讲,还是觉得这么做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风险。此前有人讲,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这一观点很有市场,可事实上忽视了所谓“不在乎”更多是“没办法”,现在“没办法”不代表以后“没办法”。最近,美国脸书信息泄露事件引起了世界性关注,也表明在新经济背景下,“发展体验经济”、“提升用户体验”,对企业应当更具有根本性的价值,今天埋下的是未来的种子,再不重视信息保护,终有一天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一个美好的市场,应该洋溢着向上向善的价值倾向,而不是比下比滥。讲道理只对“讲道理的人”有用,面对沉重的市场实际,更应该达成共识,通过制度来保证共识。就当下来看,应该强制APP推出注销功能,而且不能再玩“注册1分钟,注销2小时”这一套,“一键注销”应成为互联网基本配备,不仅可轻松注销而且要确保删除数据。那些无视用户权益一再玩火的,那就让其玩火自焚吧。

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信息安全也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互联网的开放带来了便利性,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互联网必须重视和落实用户的“注销权”,注销功能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在信息保护中,这其实是相对容易解决的,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好,就更谈不上其他方面的信息保护了。(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