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身入更要心入

山东诸城 孙 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增加基层工作经历的重要途径,其间也有个科学管理的问题。

有的年轻干部受个人经历、工作履历、专业特点等因素影响,到基层后“水土不服”,工作方法不适于基层;有的“挂身不挂心”,只为“镀金”,混基层工作经历;有的担心下派后影响在原单位的地位和待遇,存在怕吃亏心理;还有的心理预期过高,认为只要挂职结束肯定提拔重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挂职工作的接续安排造成了障碍。

挂职挂职,挂的是职。职位即责任,不因“挂”而稀释。认不清这一点,就虚度了光阴,也浪费了组织资源。对组织而言,可对拟挂职地在规划建设、农业技术、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干部需求摸底统计,对拟选派干部的学历、特长、经历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选派;同时,从严管理监督,健全完善经常性跟踪考察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那些“水土不服”、工作不实的及时“召回”;还应加强教育引导,围绕“挂职为什么、挂职做什么、挂职后干什么”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弄清楚“挂职非升职”,只有扑下身子、从严要求,方能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党建经费不是“唐僧肉”

四川宜宾 吴桂桃

党建经费,是专门用于党建活动的经费,包括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学习调研等活动的必要开支。然而,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党建经费当“糕点”,随便列支、任意“吃拿”,让党建经费沦为“唐僧肉”,甚至为“四风”埋单。

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党建经费只要用于党员便不算违规。这种“钻空子”的观点背后,是党纪观念淡薄。有关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对使用财政资金开展党建活动有着明确的规范,按照规定党建经费不能用于发放任何形式的个人补助。

规范党建经费,需着眼于日常管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靠制度建设作保障,将党建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一分收入、一分支出,都得讲求合规合纪。加强党建经费的审计检查,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起监督责任,党务公开做到位,让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监督,让党建经费的“好钢”用在党建活动的“刀刃”上。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7日 18 版)